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众多电商模式中,拼团购物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天天拼购开团到底有什么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拼团购物背后的奥秘。

一、拼团购物的好处

1. 价格优势

* 表格

优点说明
价格优惠拼团购物通常可以享受低于市场价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购买到同样的商品
增加销量电商平台可以通过拼团活动提高商品销量

拼团购物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商品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这种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拼团,同时也为电商平台带来了更高的销量。

2. 社交互动

* 表格

优点说明
互动性强拼团购物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体验到社交互动的乐趣
分享传播通过分享拼团链接,消费者可以将优惠信息传播给亲朋好友
社交属性拼团购物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拼团购物不仅是一种购物方式,更是一种社交活动。消费者在拼团过程中可以与亲朋好友互动,分享购物经验,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3. 提升用户体验

* 表格

优点说明
购物便利拼团购物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购物乐趣拼团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可以体验到购物的乐趣
增强信任拼团购物让消费者更加信任电商平台和商品质量

拼团购物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乐趣,同时增强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和商品质量的信任。

二、天天拼购开团的作用

1. 吸引新用户

* 表格

作用说明
用户增长通过开团活动,吸引新用户注册和参与拼团购物
增加活跃用户通过拼团活动,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增强用户粘性

天天拼购开团可以吸引大量新用户注册和参与拼团购物,从而增加用户数量。通过拼团活动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增强用户粘性。

2. 提高用户转化率

* 表格

作用说明
增加购买机会通过开团活动,增加用户购买商品的机会
提高转化率拼团购物过程中,用户更容易产生购买行为,从而提高转化率

天天拼购开团可以提高用户购买商品的机会,让用户在拼团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购买行为,从而提高用户转化率。

3. 提升品牌知名度

* 表格

作用说明
品牌曝光通过开团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户口碑拼团购物让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口碑传播,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

天天拼购开团可以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曝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拼团购物过程中的用户口碑传播,也为品牌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总结

天天拼购开团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通过拼团购物,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价格优惠、社交互动、提升用户体验等好处。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开团活动可以吸引新用户、提高用户转化率、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天天拼购开团在电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新入局就瓜分市场的拼多多,它的互联网下沉市场逻辑是什么

从去年开始,“下沉市场”一次突然爆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拼多多、趣头条及快手的异军突起,彻底撬开了这片人口规模巨大、却又常常没有多少话题感的广袤天地,并被各路商家视为最后一块流量宝地。《2019年下沉市场图鉴》将下沉市场定义为“三线及以下城市以及广大乡镇农村地区”,这实际上是一个人口高达6.7亿的广袤市场。正是瞄准了这一机会,近日,日本便利店品牌7-eleven首次以开放区域加盟的方式进入一个三线北方城市。

8月初,“7-11(唐山)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意味着7-eleven新增一个北方市场,而且是北京、天津、西安之外的三线城市市场。据了解,过去七年时间里,7-eleven一直以授权方式拓展中国的市场,此次,放开区域加盟,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同时也预示着7-eleven开始改变它的开店策略,向下沉市场进军。当然,711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前就有不少大佬已经摩拳擦掌,已然加入到这场对“下沉用户”的立体争夺战之中去。

阿里巴巴

过去三四年,大量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增长都是来自渠道下层,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成为“互联网最后的红利”。阿里巴巴2020财年q1财报显示,本财季,淘宝新增1.2亿用户,其中有超过70%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和乡村等下沉市场。而在2019财年(自然年2018年二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则高达77%。可以看出,虽然下沉市场在新增用户中的比例有所下滑,但下沉市场仍然是阿里用户增长的持续动力。

从人口分层的角度出发,中国巨大的零售市场主要由两类人组成:3亿多人口的中产阶级,以及10亿左右的三四五线城市居民。淘宝天猫总裁蒋凡此前曾公开表示,淘宝的消费目标是全国10亿消费者。进军下沉市场,阿里做了哪些努力?

一是主打“超值购”的手淘特卖区的上线。特卖区商品均已打上“超值购”标签,优惠体感十分明显,以“极致性价比”作为最大卖点,通过调节市场机制,降低商家渠道成本、供应链成本以及生产成本,在保证价格优惠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高标准的品质和服务保障。

二是重启聚划算,打通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卖三大营销平台,还将淘宝app首页与天猫app首页的最好位置都给到聚划算系的产品(聚划算、今日爆款、淘抢购、天天特卖)。区别于天猫和淘宝的常态日销,聚划算的品牌特卖模式在价格上对新用户尤其下沉市场用户极具吸引力。阿里战报显示,6·18首小时,聚划算卖出了超3000万件商品,为品牌带来3亿以上新客,其中,三至五线城市购买用户和购买金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了100%。

拼多多

日前,易观国际发布的《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趋势洞察》报告显示,72.4%的拼多多用户已经成为淘宝用户,如今二者的用户已然出现了大面积的重叠。相比阿里巴巴,拼多多的成长路径最短,业务模式也相对最简单。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伴随着2017年小程序风口的到来,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微信各种群组里,以亲友、拼团、砍价等社交裂变的形式,打开了移动社交电商在下沉市场的通路。因此,下沉市场的策略,拼多多定位的主营战场的常规战役。

对于大多数中国互联网电商来说,他们的首选用户都是城市白领,认为城市白领的消费能力强,本身对于电商的接受程度高,所以会成为电商的主要发展对象。然而拼多多却选了一个另外的赛道,这个赛道就是下沉市场。创立之初,拼多多就通过微信入口将电商融入社交关系、产生裂变效应,并凭借首创的“拼单”模式及低价爆款商品,迅速切进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低线市场,毋庸置疑,拼多多独特的运营模式使其天然带有“下沉”基因。

在首次经历618大战后,拼多多“限时秒杀”负责人曾介绍道,拼多多的“限时秒杀”已成为平台的流量引擎,整体数据直逼聚划算,且6月份数据显示,其在下沉市场的月活数同比净增7220万,同比增幅达59.4%,增速仍保持行业第一。

京东

在京东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京东零售集团轮值ceo徐雷透露,“京东来自于三到六线城市的低线市场用户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我们现在的新用户当中,有将近七成来自于低线城市;整体用户里面,超过一半来自于低线城市。”由此不难看出,下沉市场也已然成为京东新的增长引擎。

同样是下沉市场,玩法却不一样,京东选择了一条与阿里巴巴不同的路线。其实,京东在线下早已展开了下沉策略,2014年起京东开始打造“京东帮服务店”,紧接着各种以“京东”两字开头的门店就不时出现在一些小城的街区。如今在三四线及更广的下沉市场,已有不少门店挂上了京东的牌子,并非只有京东专卖店,还包括京东便利店、京东家电、京东文具店......

反观线上,京东在最新组织架构调整中成立“拼购业务部”,探索社交电商的创新模式,正式发力下沉市场,之后上线测试京东拼购app,将微信一级入口“让”给了京东拼购,从9月份开始,微信的“发现—购物”一级入口就会变成京东拼购所有。据悉,6·18期间京东拼购3-6线城市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106%。

此外,京东秒杀业务提出“百千亿计划”,即未来3年重点孵化10000余家销售达百万级,超100家销售达千万级的“超级工厂店”,通过与产业带的深入合作,助力众多产业带成为突破1000亿大关的“超级产业带”,并将打造超10万款极致性价比的商品。

当下,各大企业和平台对一线、二线城市用户流量收割之战愈演愈烈,在一二线城市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今天,拥有人口基数优势的下沉市场已然成为当前增量红利的全新蓝海。不难看出,未来,越是能够下沉的零售,它的竞争力越强

平安信用卡发展愿景是什么

平安信用卡发展愿景是什么

成为中国最佳,全球领先的智能化信用卡中心。

根据平安银行资料查询,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内部讲话时提到,要始终以成为中国最佳,全球领先的智能化信用卡中心为愿景,加快成为规模最大,体验最佳,盈利最优,科技最强的客户首选信用卡。

平安银行信用卡是深圳市商业银行与平安银行合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后推出的第一种信用业务。

拆解平安银行信用卡增长逻辑:“综合化经营”持续进阶

3月9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连续四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零售业务再度担当平安银行的重要增长引擎,2021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2.37亿元,同比增长8.4%,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上升为58%。作为零售业务的排头兵、消费金融的压舱石,平安银行信用卡经历主动调整之后迎来提速,2021年四季度总交易金额破万亿。全年数据方面,截至2021年末,流通卡量突破七千万张,达7012.65万张,较上年末增长9.2%;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6214.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4%;全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7914.10亿元,同比增长9.8%。

在3月10日举行的平安银行年度业务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去年把信用卡的准入门槛和额度管理大幅收紧,所以零售在信用卡的营收上是明显承压的,这是我们主动作为。经过二季度的调整,到四季度营收已经恢复增长。今年前两个月,信用卡的营收增速已经恢复到20%。

信用卡业务增长在平安银行向零售银行的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既是银行持续扩大用户规模的“流量池”,同时也是零售客户生命周期经营的重要一环。在当前信用卡市场增速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平安银行信用卡无疑做到了“逆袭”。

而进一步拆解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增长逻辑,2021年流通卡量、总交易额双双接近10%增长背后,是从获客到运营整个体系的全面提升。从发卡超百万的拼购场景“京喜”联名卡,再到千万客户参与的“全城天天88,燃动8亿好礼”大型营销活动,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支撑下,平安银行信用卡整合了丰富的内外服务资源,在智能化底座的加持下为用户提供了“极致”体验。而更广泛的客户接触点、更丰富的用卡场景、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导入,带来用户和交易额双增长,成为平安银行信用卡逆袭的基石。

车主卡“冲线”2500万

做深服务打造“极致”体验

2021年,平安银行核心车主类信用卡流通卡量突破2500万张。持续的服务升级、提升活跃度是车主类信用卡不断增长的推动力。

2021年8月,恰逢平安集团的“温暖车主季”,平安信用卡联合中石油为平安银行持卡用户推出“超10亿中石油加油福利”加油券套餐活动权益,信用卡和借记卡用户都可以享受,为超百万平安持卡客户提供加油优惠。

依托平安集团汽车业务的深厚资源,平安银行车主类信用卡的服务权益不断升级,被广泛认为是“车生活”场景下功能最强大的信用卡之一。其中入门首选的“随享版”,免年费、加油88折,持卡人激活首提升送价值3888元途虎大礼包,包括保养现金券、车品通用券;追求丰富权益的用户,还可选择“豪享版”,除了加油88折,持卡人激活首提升即可获赠平安行保障,最高保额100万元、还有月提升月有礼,外卖会员、视频vip、代驾券、洗车券、话费优惠券等好礼随心兑换。

以车主类信用卡为代表,平安银行信用卡持续提升客群精细化经营,通过综合化经营丰富产品权益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力图提供给持卡人极致的使用体验。

针对年轻客群,创新升级平安银行悦享白金信用卡,基于“卡权分离”模式打造特色权益平台,让用户自由进行权益搭配,充分满足年轻人多样的消费及权益需求。在品牌价值传递方面,平安银行信用卡通过《笑5fin钟》栏目大胆出圈,以调侃、吐槽贴近年轻群体的方式直面行业痛点,层层传递品牌价值。

做深服务,本质上也是做大资源的成果,体现了平安银行信用卡在“五位一体”战略下,开放合作拓展资源和精细化经营能力边界的不断升级。

在商业发展逐步进入以消费为驱动的周期,读懂消费者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高效的商业系统是转型唯一方向。对于平安银行信用卡而言,无论是做“实惠”用户权益,还是做“丰富”场景化服务,无不体现了指向消费者的、体系化提升的持续进阶。也是平安银行信用卡敢于以“实动率”作为业务经营发展“北极星”指标的底气所在。

聚焦“一体化”

综合化经营破局“存量时代”

平安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聚焦获客和经营一体化。

在过去的一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依托金融科技能力,强化客群精细化经营、场景化布局及智能化服务,持续打造信用卡“快、易、好”的极致客户体验。依托数据、智能化,“场景”与“业务”深度融合,不同业务流程持续打通并形成高质量的联动。

在消费者层面,“一体化”提供了更为强大的体验和价值。以口袋商城经营方面为例,平安银行信用卡加强积分场景搭建及联动,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洞察,将娱乐互动体验和消费服务体验深度融合,打造“千人千面”商城内容。消费者的体验提升,带来的是实动率的提升和业绩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18.7%。

表现在业务上,平安银行信用卡综合化经营持续深入,开放、联动和协同为业务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和机会,在信用卡市场发卡量增速触顶的背景下,为行业探索了“存量时代”的发展路径。

2021年7月,平安银行信用卡携手顶级国漫ip“哪吒”开展“全城天天88,燃动8亿好礼”大型营销活动,平安银行首次推出哪吒主题卡面,包括借记卡与信用卡,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申请,并通过企业微信及抖音合作等创新模式实现精准触达,吸引近千万客户参与。

通过平安银行悦享白金信用卡的权益升级,围绕年轻用户的需求特征,将消费、积分等各项权益在丰富的生活场景中。既凭借“卡权分离”的百变权益为信用卡吸引处于成长期、消费需求多变的年轻用户,更是通过联动借记卡促进存量客户向综合业务转化,为开展更多生活场景的金融服务打下了基础。

2021年双11期间,平安银行信用卡独具匠心地联动银行理财业务,推出了“惠花会赚”活动,即平安银行信用卡特邀客户通过信用卡消费可获得1:1体验金,体验金可用于模拟投资指定理财产品,体验收益归用户所有,客户可选择将收益真实购买理财产品或兑现发放至借记卡账户或理财账户。

从银行经营层面来看,客户参与“惠花会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消费加理财行为,直接联动信用卡、借记卡和理财账户,形成了新的业务路径,进一步拓宽了信用卡业务在综合化经营战略中的发展空间。据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惠花会赚”活动一键撬动了借、信、理的账户资金链,上线当月实现获客理财用户10万,累计已达50万。

同时,平安银行信用卡与多家头部电商平台在消费场景、支付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共同经营、共建生态,打造核心生态经营体系。2021年11月,天猫淘宝首次主动对外开放金融企业招商,平安银行信用卡成为首批合作企业之一。以丰富的优惠活动打造消费、分期、还款、理财四大环节,通过消费和支付场景接入电商平台的巨量资源,由支付工具提供者转变为场景经营者。其中与京东合作“京喜卡”为业内率先发布的拼购场景联名卡,自2021年2月上市以来发卡超百万张。

截止2021年底,平安银行信用卡新户双卡率较上年末上升9.9个百分点,本行卡还款率较上年末上升 4.5个百分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平安信用卡联动了综合化经营的一体化商业体系,将获客、电商、市场、生息经营、零售业务等多个部门联动到业务链条中,不仅实现了信用卡业务用户的新增和激活,同时也担当了综合化经营的先行军。

金融科技赋能

智能服务为业务助力

在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大生态体系中,持续的为持卡人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服务,金融科技基础上的智能化底座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73.83亿元,同比增长2.4%。平安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已在精细化管理、投产效率领域有所体现。

持续的科技能力投入,带来的是业务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安银行信用卡完全自主研发拥有100%知识产权的a新核心系统,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已支持1.2亿账户量正常运营,并成功应对了双11、双12和“全城天天88”等多规模消费节带来的峰值考验。

2021年12月15日,由央行和主办的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选公示获奖项目,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项目荣获科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金融科技发展奖源于银行科技发展奖,是我国金融业科技领域的部级奖项,以高质量的项目申报、高水准的专家评审,成为银行业乃至金融业高水平科技成果评价的标杆和旗帜。

智能服务的加持下,平安银行信用卡的综合经营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末,平安银行智能语音中台已渗透到 508个业务场景,年外呼规模 2.72亿通,同比增长 58.8%,促进信用卡分期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7.8%。

据悉,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迭代升级,金融科技将在平安银行信用卡一体化运营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基于客户行为预判需求,为客户精准推荐各类活动优惠及服务;搭建客户意图智能识别及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差异化系统布局、专业化策略建设、高效化团队服务实现客户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通过线上化平台对客户旅程进行闭环监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将继续强化信用卡、贷款产品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加强消费金融业务与私行财富业务、基础零售业务的联动,深化客户综合化经营,加大对较低风险的持证抵押贷款投放。未来,信用卡将可能为平安银行综合化经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平安银行简介是啥?

平安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深圳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000001)。其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内地首家公开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本行58%的股份,为本行控股股东。截至2018年末,在职员工34,626人,通过全国80家分行、1,057家营业机构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发展战略

平安银行以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目标,持续深化“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在科技引领方面,坚持技术引领、模式引领、平台引领和人才引领,以科技全面重塑银行机体,打造金融科技“护城河”;在零售突破方面,利用科技智慧,全面推进智能化零售银行转型,努力实现零售业务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在对公做精方面,精选行业、精耕客户、精配产品、精控风险,致力打造特色鲜明、效益领先、质量优良的精品公司银行。

业绩概览

整体经营稳健发展

本行整体经营稳健发展,零售转型深入推进,对公做精聚焦深化、资产质量持续向好。2018年,本行实现营业收入1,167.16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248.18亿元,同比增长7.0%。2018年末,本行资产总额34,185.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吸收存款余额21,285.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9,975.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

零售转型持续深入构建零售业务“32”体系

本行举全行之力推动零售业务发展,打造ai内驱的“32”经营体系,即“基础零售、消费金融、私行财富”3大业务模块,及“成本控制、风险控制”2大核心能力。目前,零售业务现已成为我行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零售营收、贷款等占比均超过全行整体的50%。

2018年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4,167.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4%;零售客户数8,39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0%;个人存款余额4,615.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个人贷款余额11,540.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9%,占比为57.8%、较上年末提升8.0个百分点。

本行深度融入集团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通过智能主账户为广大客户及用户提供场景化、无感化服务。线上,升级嵌入多种科技与服务的口袋银行app,截至2018年末,注册客户数6,225万户;线下,在2017年首家智能零售新门店广州流花支行正式开业的基础上,启动了“流花”项目,成功实现136家支行标准经营模式升级。

对公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精耕细作的公司银行

本行公司业务聚焦精品业务、精品渠道、精品工程的打造,以生态化的经营理念,着力做大、做强生态各方。以科技赋能管理、驱动业务创新,形成智能化的精品公司银行业务体系。

2018年末,口袋财务累计注册开通客户已达28万户,全年交易金额超过了8,300亿元;2018年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业务累计交易量突破100亿元,已为111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2018年末,小企业数字金融(kyb)服务客户数14,103户,2018年累计发放贷款107亿元。

同时,本行积极打造精品投行及同业业务, 2018年银行间债券承销业务累计发行规模1,619亿元,同比增长54.0%; 2018年末“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达2,079户,较上年末新增150户。

借科技之力驱模式之变引领市场的金融科技

本行将科技视为战略转型的第一生产力,构建了“32”科技平台格局,打造了口袋银行、口袋财务和行e通“三大门户”,及智慧财务和智慧风控“两大心脏”。

2018年,本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it资本性支出25.75亿元、同比增长82%;2018年末,全行科技人力扩充到近6,000人,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4%。

近十年来,平安集团累计科研投入超过500亿元,创立了10多家新科技公司、25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6大科技创新研究院,累计申请科技专利超过12,000项。本行依托集团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资源,上线了先进、丰富的金融科技,对产品、服务、管理全面赋能。

企业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是本行与生俱来的的基因,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本行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有效的绩效管理是本行执行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致力银行发展与员工全面成长的和谐统一。

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将精准扶贫做出特色,打造“金融科技产销”的闭环,帮助贫困地区把产业发展起来,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本行已累计输出扶贫资金近45亿元,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917人,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33万人。

我行深入推进绿色金融,重点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绿色产业发展,并有效增强对绿色实体经济信贷支持。截至2018年底,本行绿色信贷授信总额达626.93亿元。

企业荣誉

近年来,本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特色深受权威机构好评,在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上市银行”;在证券时报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先锋榜中荣登“2018中国ai金融先锋榜”。此外,凭借过去一年在零售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一举摘下《亚洲银行家》杂志颁发的“亚太、中东、非洲最佳进步零售银行”、“中国最佳进步零售银行”和“年度最佳汽车金融产品”三项大奖。2018年,本行还先后荣膺“杰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杰出手机银行app”、“最具特色信用卡”等多个奖项。

未来,平安银行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顺应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们将以ai为内驱动力,通过科技将最佳银行家的能力系统化、标准化为业内首创的ai banker(ai化的银行家),并将ai banker赋能给我行的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让平安银行成为ai bank。

中国平安银行办信用卡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踏破五万”这三句为中

你可以带上本人身份证,在上班时间到平安银行柜台办理或查询,平安银行服务热线95511

淘集集的东西怎么样

淘集集的东西虽然是真实的,但淘集集在2019年12月8日,并购重组失败,已经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2019年12月9日凌晨,淘集集发布题为《已尽力未尽责》的公告,公司ceo张正平称,此次并购重组有两位潜在投资者,其中一位投资者已签署投资协议。

并接管公司的财务、法务工作,包括收走所有公章和银行密匙,但在打款时间上多次延期,超出淘集集能承受的最后时间期限。

2019年,淘集集被媒体曝出陷入资金链风波。“我们在积极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给淘集集一点时间。”相关负责人当时回应称。

10月15日凌晨,淘集集官方微博发布道歉信,创始人张正平解释淘集集出现资金链危机的原因:淘集集在今年6月初启动b轮融资,然而进入7月,淘集集销售额出现停滞;进入9月融资迟迟得不到确认,现金流下降,危机来临,供应商集中上门挤兑货款。

此后,因淘集集进入融资重组阶段,事件一度出现转机。11月19日,淘集集官方微博还称“融资重组已进入收尾阶段”,然而,随着新公告的发布,这一期待已经梦碎。

扩展资料:

2019年12月9日,号称拥有1.3亿注册用户的拼购类社交电商平台淘集集发布公告,称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轮并购重组失败。

淘集集ceo张正平在公告中表示,如果走破产重整路线,公司所有权将交给债权人,他会积极联系供应商代表和大的广告代理商。

以债转股和认购股份的形式将平台所有权转让给债权人,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公司运营,努力再次盘活平台。

假如破产重整方案无法推进,淘集集将申请破产,张正平称他和团队会通过个人创业努力归还欠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过亿用户淘集集宣布将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交电商“新星”淘集集速陨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0)

相关推荐